skip to Main Content

台湾姐妹校 逢甲大学参访新纪元

逢甲大学李秉乾校长率领团员一行4人,於2013年12月12日下午2时正抵达新纪元大学学院,展开此次参访行程。 逢甲大学随行代表包括学生事务处学务长彭德昭、国际事务处国际事务长刘霈、校友联络暨就业辅导室秘书王欣及国际事务处秘书李德明,与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莫顺宗博士、学术部暨推广与专业技术学院主任李泉氚、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伍燕翎、资讯科学与电脑研究系主任孔国梁、国际交流处主任陈心瑜及公关处副主任吴振声进行交流。 逢甲大学的前身“逢甲工商学院”创立于1961年。1980年8月1日正式改制为大学。目前设有八个学院,学生将近二万人,全台唯一获得教育部「办理完善、绩效卓著」赞誉之综合大学。2013年获全国最优教学卓越大学。 在交流中,莫校长表示,海青班的成功意味着技职的崛起,因此针对海青班与技职专班的需要,本校设有技职教育中心,同时也与City & Guilds合作。李校长说,改变海青班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可继续升学。 此外,除了参访新元,也将出席马来西亚逢甲大学校友会30周年“逢甲之夜”周年庆晚宴。双方在交流当中收获不少,也期望日后在学术研究有更密切的联系以及国际上的合作,加强往来,互相受益。

Read More

台湾长庚大学管理学院参访新纪元大学学院

(新纪元大学学院26日讯)长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古思明教授与商管专业学院办公室经理周仰亲,於2013年11月26日上午抵达新纪元大学学院,展开此次参访行程。 抵达后,随即受到学术部主任暨推广与专业技术学院主任李泉氚与国际交流处主任陈心瑜热烈欢迎。首先,由李主任介绍创校历程与学校背景,接着播放马来西亚华教历史与新元介绍短片。在交流中,双方互动热络。 长庚大学创办人王永庆先生继1976年创办长庚纪念医院后,於1987年4月创设长庚学院。至1997年8月获教育部核准正式改制为「长庚大学」,具有医学、工学、管理等三个学院。 目前,全校设有医学、工学、管理等3个学院,将近30系所,专任与兼任教师约1200多位,而学生人数共有7200。长庚大学是唯一进入迈向顶尖大学计划的私立大学,与10所知名国立大学并列。

Read More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访问新纪元大学学院

(新纪元大学学院19日讯)国立彰化师师范大学理学院院长洪连辉与同生物系主任林忠毅及数学系兼公关与校友服务中心主任梁崇惠,在国立彰化师范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会长谢锡福的陪同,与莫顺宗院长、学术部主任暨推广与专业技术学院主任李泉氚、教育系主任王淑慧、国际交流处主任陈心瑜及教育系助教张伟隆进行交流。 在交流中,莫院长介绍创校历程与学校背景,让首次来访的洪院长与林主任更加认识新元的发展与概况。此外,双方对于开设数理教师教硕班或教专班的课题皆有共识,相信两校未来将开设更多的课程。 此外,2012年申请到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就读辅导与咨商系三年级的苏慧谕、温霜琴、苏志敏及马健勇同学,在今年荣获《国立彰化师范大学杨忠礼马来西亚学生勤学奖学金》。

Read More

广府文化第一次国际论坛召开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林、何裕华报道:昨日下午,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的前奏——广府文化论坛在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 和嘉宾相聚于此,围绕“广州:世界广府人的共同家园”的论题各抒己见,交流分享研究成果,海内外的广府乡亲代表一饱广府历史文化大餐。 该论坛由广府人海外联谊会主办,广州市文广新局、广州市社科院协办,广东广府学会、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承办,共收到国内及美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 共31位教授、16位博士的论文近50篇,约40万言,内容丰富深刻,涵盖领域广,涉及人文地理、历史沿革、文学艺术、方言民谚、民俗风情、建筑文物等内 容。 会上,7位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代表作了重点发言。其中,美国旧金山华文文艺界协会名誉会长刘荒田、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校长莫顺宗博 士、澳洲华人民间艺术中心院长汤伟明、澳门大学历史学博士林广志分别围绕《北美广府人和“新移民文学” 》、《广府人在马来西亚:建国与华人文化传承之贡 献》、《珠玑巷后裔如何成为澳门赌王》,重点讲述广府人在海外的发展、繁衍。 中大教授司徒尚纪则从广府得名管见其外延;广州市志办副主任陈泽泓以广州市越秀区建立的南粤先贤馆入馆人物为例,展现广府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精英荟萃、人才辈出;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则论述了广府文化的概念、特质及其在珠江文化、中华文化、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贡献。 正如《广府文化论坛论文集》的前言所说:“这次广府文化论坛,是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举办的重要的学术大会,也是广府文化的第一次国际论坛。”论坛不仅促进了海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也推动了海内外广府文化研究的整合与总结。 论坛同期还举行了《广府文化大典》的首发式。该大典是广府人海外联谊会与老教授协会联合出版,广州前市长黎子流作序,主编为谭元亨,全书约200万言,内容翔实、严谨、有创见,图文并茂。

Read More

务实低调广府人 建设世界三世纪

文/记者何瑞琪、杨洋、任朝亮通讯员穗宣 他们听粤曲,他们饮早茶,他们低调务实,近代世界到处都是他们奔波忙碌搞建设的身影。横贯美洲的太平洋铁路,屹立东南亚的商业中心……与他们的贡献密不可分。 在昨日举行的广府文化论坛暨《广府文化大典》发布仪式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纵论古今,探讨广府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广东省广府学会会长黄 伟宗看来,广府文化主导是中原汉文化的南下,沿着珠江水系直通南海而发祥,所以所谓的广府文化具有很强的“水文化”尤其是江海文化特质,具有海洋性、开拓 性、开放性、包容性、重商性。 广府人在这样的文化中走到了世界各地,在海外发扬广府文化、中华文化,始终以乡情、乡俗和粤语为纽带,形成远布异国他乡的广府族群。 建设世界 修铁路促北美繁荣 “从1881年到1885年的几年期间,总共有一万七千多名华人参加了加拿大铁路修筑。”加拿大华裔董守良退休前是BBC的记者,“对于五邑的广府人来说,北美洲不仅有崇山峻岭,还有他们一生从未经历过的严寒。” 据董守良了解,华工修筑的是最艰难的西段铁路在法瑞瑟河谷,山体是坚硬无比的花岗石。瘦弱的广府人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15条主要隧道,最长的一条有1600英尺。“不少广府人死于爆破、塌方、暴风雪和疫病,可以说每一公里的铁路上都埋葬着一个广府人的英魂。” 1869年5月10日,美国近代工业化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建成通车。它被英国BBC评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这条伟大铁路最艰险的路段,也是由以广府人为主的工人修建的。 建城市被定为首都 “提起马来西亚华人的历史,不得不说到陆佑,可以说是他建设了吉隆坡。”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院长莫顺宗告诉记者。生在19世纪的陆佑是地道的广府人,出生在鹤山,十几岁就到了马来半岛。到19世纪末,他已经是马来西亚首富了,其商业王国包括了矿山、橡胶和金融。 莫顺宗告诉记者,陆佑对马来西亚很多城市的开发都有功劳,比如说文冬、关丹,但他最大的贡献是开发了吉隆坡。吉隆坡虽然不是陆佑建的,但他在这里组 织华人社团,建立佛教庙宇,开办华文学校。“尤其是他把吉隆坡的商业搞得异常繁荣,大大促进了这里的发展,以至于马来西亚建国时干脆把这里作为首都。” 服务社会融入主流 “在澳大利亚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是,想要当首相,必须学会用筷子。”谈到华人在澳大利亚的影响,澳大利亚华人民间艺术中心院长汤伟明说。他告诉记 者,近年来,华人地位明显提升,目前在各级政府中均有华裔议员,仅广东及珠玑巷后裔家庭背景的就有王国忠、邓小颖、刘娜心、黄肇强、曾筱龙、沈慧霞、苏镇 西等。 通过社团参政,把分散的、微弱的个体力量集中起来,形成一种共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这种团结的方式让华人的影响力大大加强。一些历史悠久的广府社团如维省华联会、西澳中华会馆等已经成为华人与政府进行沟通,参与主流社会的重要方式。 此外华人还广泛参与社会服务,这样也为他们赢得了主流社会的认同,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和政治地位。 传承文化 吉隆坡是广府方言天下 “客家人开埠、广府人旺埠”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华人之间长期流传的一句话。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院长莫顺宗说,马来西亚有2800多万 人口,其中有华人600万左右,广府籍人士约占华人人口的1/4和马来西亚总人口的5%,人数屈居闽南和客家之后,但影响力却远不止5%。 这种影响力的一大体现就是粤语在当地的普及,莫顺宗介绍,今日的马来西亚华人年青一代,虽是在异国土生土长,却大多熟谙中文:“普通话四处可闻,各种方言也此起彼落,而在华人密集的首都吉隆坡,华人之间更习惯以广府话作为沟通语言。” 他解释道,事实上,吉隆坡最初是客家人为主的城市,但广府人在20世纪初迅速增加,1881年仅占人口的1/5,1947年则接近半数,成为吉隆坡 最大方言群体,吉隆坡也随着这个社会变迁成了广府方言的天下。受到华人熏陶,当地一些马来人都会说简单的粤语,比如“云吞面”、“黄飞鸿”等。 粤菜在澳大利亚广受欢迎 语言之外,岭南文化在异国传扬的另一大代表就是“粤菜”了。在澳大利亚有许多学做中餐的主妇培训班,基本都是以岭南特色菜品为主,学员来自各个族裔,而非局限于广东人。 有趣的是,以前在澳大利亚的华人要吃粤菜,首先面临没有原材料的问题,早期都是把荔枝、龙眼、菜心、芥兰、芥菜、白菜等岭南独有品种的种子偷偷从广 东运过去。汤伟明边说边比划:“我移民澳大利亚26年了,澳大利亚有菜心的时间不到20年,我们以前吃的菜心有一米长,也没有花的,后来才有了小菜心。” 舞龙舞狮助阵庆祝活动 “我们现在感觉到澳大利亚其它族裔的年轻人比我们炎黄子孙的下一代对岭南艺术更感兴趣,纷纷投师学艺。”汤伟明说,在澳大利亚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舞龙舞狮的教练是澳大利亚人,反而是“鬼佬”教中国人的小孩学习中国文化。 为什么会这样呢?汤伟明说,澳大利亚的华裔团体、同乡会组织长期以来都受到后继无人的困扰,年青一代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民族意识不强,有些更视粤剧戏曲、舞龙舞狮等大锣大鼓之声为“噪音”。 但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却对岭南文化特别专爱,凡遇到庆祝活动和喜庆日子,都会邀请舞狮队伍前往助阵,由此带动当地民间对岭南文化的喜爱,主动学习扒龙舟、唱粤曲、舞龙舞狮的年轻人也多了。 澳大利亚是一个有着一百多种族裔的移民国家,汤伟明认为,正是不同民族间的融汇和交流让岭南文化在澳大利亚生生不息。 生猛鲜活敢闯敢饮“头啖汤” 谈及广府人的精神,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官员黄淼章一口气说,广府文化以重商、开放、务实、兼容等商业文化和保留较多古越族文化为特质。 这背后,逐步淡化了中国传统的“贵义贱利”观念,而是“贵商重利”。到了清代,广府地区的官吏、仕子经商已经非常普遍。所以,理解广府人的精神特质,就要从经济角度来理解。…

Read More

《广府人在马来西亚:建国与华人文化传承之贡献》对话

海外广府人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何裕华 人物: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校长莫顺宗 发言题目:《广府人在马来西亚:建国与华人文化传承之贡献》 爱乡语录:能说说广州话就很舒服 羊城晚报:您自己是带着怎样一种心态来参加本次恳亲大会的? 莫顺宗:我爷爷那一代十多岁就从广东恩平去到马来西亚。我已经是第三代华侨,小时候,我对家乡观念很模糊,反而是现在年纪大了,慢慢有一种对家族历史了解的渴望,近几年,我每年都回来广州一两次。所以,这次来恳亲大会,也是带着寻根的心态。 羊城晚报:但其实,很多原汁原味的广府文化反而在海外,例如马来西亚这样一些华侨聚居的东南亚国家能有更好的呈现,是么? 莫顺宗:是的。其实华侨在外面都很“保守”,这不是说我们不进步,而是文化上的一种保存和守护。人在海外,就担心被当地文化同化,担心自己的东西会失传,所以很多国内不重视的东西,反而在马来西亚等一些地方能看到。 羊城晚报:这些年广州搞广府庙会,试图用一些形式表现和恢复传统,您怎么看待这种尝试? 莫顺宗:有一年我回来也有参加过广府文化庙会。其实,怎么说呢,不管形式不形式,在全世界来讲,广州就是广府文化的原乡,在这里搞活动,更让人感到这是 自己的家乡。这跟在马来西亚搞联谊活动是不一样的。再说了,形式也很重要,有了形式才能召唤精神的东西,通过仪式寻找内在精神。 羊城晚报:马来西亚的广府人活动又是怎样的呢? 莫顺宗:在马来西亚做广府人活动不会有广府庙会这样的排场。当地环境有很多不同文化在融合,即使是广府人也要学很多语言,平常连说粤语的机会都不多,更 不用说是搞大型活动。同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当地政治环境,也不敢大肆张扬广府人什么的。当然,在马来西亚也有经政府机构合法注册的广府社团,同乡之间联谊 就是吃吃粤菜,讲广府话,在那边,能讲广州话就感到很舒服。 羊城晚报:您有带自己的下一代回家乡么?他们是怎么看的? 莫顺宗:有,前两年我带了十多岁的小孩回来,他问了我一个问题:广州这么繁荣,广东这么好,为什么我们的祖辈要山长水远跑到马来西亚打拼?他问到这个问题,我就要向他讲上百年的历史作解释了,不过,让后代了解历史也是很重要的。 人物:澳洲华人民间艺术中心院长汤伟明 发言题目:广府人文化在澳洲发展与传承 爱乡语录:希望能用英语唱粤曲 羊城晚报:在澳洲,广府文化有哪些传播形式? 汤伟明:澳洲有很多华人身居要职,而且华人议员很多都有广府背景,因而在他们的带动下,广府文化传播得比较广泛,也有新的发展。我们在澳洲悉尼,农历新 年还会扒龙舟呢,这是一个压轴节目,不仅华侨参加,鬼佬也参加。而且,在悉尼有超过20个粤剧团体,每逢中国传统节日都有舞龙舞狮。也有很多民间民俗文化 团体的交流。 羊城晚报:在这样形式丰富的传播下,广府文化有怎样新的发展? 汤伟明:澳洲政府真的很重视,以2000 年悉尼奥运为例,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有舞龙舞狮;当地政府在平常也会出钱请舞龙舞狮队表演。而且,经过数十年来的“熏陶”,现在不论年长者或是青少年的澳洲 人甚至小学生等,都会知道“Yum Cha饮茶”是指到唐人餐馆吃中餐,Dragon Dance舞龙、Lion Dance舞狮、 Dragon Boat扒龙船这些就更不用说。还有功夫,在澳洲现在掀起学咏春热潮,有功夫学校,而且还是澳洲人做教练,反而去学习的是华裔。 羊城晚报:未来您还希望广府文化在澳洲有哪些形式载体,让其传播得更深更广? 汤伟明:我希望澳洲政府和广州、广东政府有更多的官方交流活动,现在民间的交流已经很频繁了,澳洲人对华文化也表现了很浓厚的兴趣。很多年前,在香港, 已经有人把粤曲《帝女花》填上英语的词来演绎,我希望有一天,在澳洲也有人用英语唱粤曲,到时广东的粤曲团体也可以同台演出。另外,2014年,澳洲广府 人珠玑巷联谊会就会成立,我们希望澳洲能申办2017年的“世广会”。 何裕华…

Read More

首届“世广会”在广州开幕

【本报广州11月12日讯】 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13日在广州拉开帷幕。12日下午,大会的前奏活动——广府文化论坛在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嘉宾围 绕“广州:世界广府人的共同家园”的论题各抒己见,交流分享研究成果,让海内外的广府乡亲代表一饱广府历史文化大餐。 该论坛由广府人海外联谊会主办,共收到中国国内及美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共31位教授、16位博士的论文近50篇,约40万言,内容丰富深刻、涵盖领域广,涉及人文地理、历史沿革、文学艺术、方言民谚、民俗风情、建筑文物等内容。 “广府”一词通常指使用粤方言的族群或民系,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司徒尚纪认为,“实际上,‘广府’一词有本义和泛义之别,涵盖着很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涉及政区建置、民族、民系、方言、地名、汉译等区域文化、空间布局众多方面,甚有科学研究之价值。”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黄伟宗则对广府文化的概念、特质及其在珠江文化、中华文化、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贡献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他看来,广 府民系是广府人及其后裔以粤语、粤俗为共通文化的族群,在广东三大民系中历史最长、分布最广、人口最多,经济和文化最发达,影响面也最大。 美国旧金山华文文艺界协会名誉会长刘荒田、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校长莫顺宗博士、澳洲华人民间艺术中心院长汤伟明、澳门大学历史学博士林广志分别 围绕《北美广府人和“新移民文学”》、《广府人在马来西亚:建国与华人文化传承之贡献》、《珠玑巷后裔如何成为澳门赌王》,重点讲述广府人在海外的发展、 繁衍。 中大教授司徒尚纪则从广府得名窥见其外延;广州市志办副主任陈泽泓以广州市越秀区建立的南粤先贤馆入馆人物为例,展现广府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精英荟萃、人才辈出;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则论述了广府文化的概念、特质及其在珠江文化、中华文化、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贡献。 此外,论坛同期还举行了《广府文化大典》的首发式。该大典是广府人海外联谊会与老教授协会联合出版,广州市前市长黎子流作序,主编为谭元亨,全书约200万言,内容翔实、严谨、有创见,图文并茂。 (新闻转摘自侨报)2013.11.13

Read More

台湾国立中兴大学访问新纪元大学学院

(新纪元大学学院31日讯)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台湾国立中兴大学台湾综合大学系统国际学院筹备处执行秘书杨欣怡、国际事务处叶怡君及程秀玲首次来访新纪元大学学院,与资讯科学与电脑研究系及国立中兴大学校友身份的曾飞焕讲师分享与推广《飨宴-中华美食、兴传文化》及《台湾综合大学英语暑期学校》活动。 《飨宴-中华美食、兴传文化》活动主要目的让学生可在学校寒假既2013年12月23日至2014年1月1日到台湾体验台湾美食及文化。其中,该活动提供了4场讲座会让学生更为了解台湾在地的文化。各讲座分别为《台湾在地文化与美食介绍》、《茶道文化与书法文化》、《台湾原住民文化》及《行销系》。 《台湾综合大学英语暑期学校》活动由四所中南部的国立大学(国立中兴大学、国立中正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及国立中山大学)所成立的大学策略联盟,将在2014年7月至8月份开办-英语暑期课程,提供给国内外学生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有兴趣报名者,可在2014年4月1日网上报名。 活动主要对象针对马来西亚华裔大学生及高中生,有关《飨宴-中华美食、兴传文化》及《台湾综合大学英语暑期学校》的详情,可到活动网页查询: http://www.taiwanstudy.asia/

Read More

广西社会科学院来访

(新纪元大学学院25日讯)来自中国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信章率领东南亚研究所常务副处长农立夫、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院及办公室副主任覃子沣来访,与马来西亚与区域研究所所长文平强、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廖文辉、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罗荣强、教育系主任王淑慧及马来西亚与区域研究所助理高级执行员苏逸云进行交流。 在交流中,师长们对于马来西亚与新院的发展状况格外感兴趣。因此,文所长介绍了创校历程与学校背景,王主任讲解马来西亚教育状况予师长们认识。 当天早上,师长们也到了马来亚大学与中文系主任祝家丰博士会面。接着,移步至华社研究中心购买研究书籍。 广西社会科学院前身是广西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77年。目前,设有经济研究所、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哲学研究 所、社会学与青少年研究所、东南亚研究所、社科信息研 究 所、壮学研究中心、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证券与投资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设有办公室、人事处、科研处、科研开发办、机关党委、工会等行政职能部门,并兼管 当代广西研究所、广西年鉴社。编辑出版分别由《学术论坛》、《广西年鉴》、《沿海企业与科技》、《东南亚纵横》、《青少年研究》等期刊,以及不定期内刊《广西社 会科学院通讯》、《广西社会科学院要报》。

Read More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首次来访新院

(新纪元大学学院21日讯)2013年8月21日(星期三),中国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潘冬根副院长带领继续教育部主任伍华健、信息管理系主任李龙、公共课教学部主任梁远信、社会科学教学部副主任梁彩花及招生办公室副主任韦敏来到新纪元大学学院拜访,与莫顺宗院长及学生事务处主任颜彣澔进行交流。 首次拜访新院的潘副院长表示,新院校地虽然不大,但环着山坡地形而建,整体建筑设计层次分明,相当有特色,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交流期间,潘副院长也带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独有的绣球赠送本院为纪念品,由梁彩花副主任给本院同事带在身上,冀望新院升格大学学院后,前程更胜以往。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位于广西南宁市风景秀丽的邕江之滨、相思湖畔,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的成人高校。现设有会计系、财税金融系、工商管理系、贸易经济系、土木建筑系、信息管理系、文化与传播系、外语系、公共管理系、计算机系等13个教学系部,开设35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14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及31个成人教育专科专业。

Read Mo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