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新闻中心

《广府人在马来西亚:建国与华人文化传承之贡献》对话

海外广府人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何裕华

人物: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校长莫顺宗

发言题目:《广府人在马来西亚:建国与华人文化传承之贡献》

爱乡语录:能说说广州话就很舒服

羊城晚报:您自己是带着怎样一种心态来参加本次恳亲大会的?

莫顺宗:我爷爷那一代十多岁就从广东恩平去到马来西亚。我已经是第三代华侨,小时候,我对家乡观念很模糊,反而是现在年纪大了,慢慢有一种对家族历史了解的渴望,近几年,我每年都回来广州一两次。所以,这次来恳亲大会,也是带着寻根的心态。

羊城晚报:但其实,很多原汁原味的广府文化反而在海外,例如马来西亚这样一些华侨聚居的东南亚国家能有更好的呈现,是么?

莫顺宗:是的。其实华侨在外面都很“保守”,这不是说我们不进步,而是文化上的一种保存和守护。人在海外,就担心被当地文化同化,担心自己的东西会失传,所以很多国内不重视的东西,反而在马来西亚等一些地方能看到。

羊城晚报:这些年广州搞广府庙会,试图用一些形式表现和恢复传统,您怎么看待这种尝试?

莫顺宗:有一年我回来也有参加过广府文化庙会。其实,怎么说呢,不管形式不形式,在全世界来讲,广州就是广府文化的原乡,在这里搞活动,更让人感到这是 自己的家乡。这跟在马来西亚搞联谊活动是不一样的。再说了,形式也很重要,有了形式才能召唤精神的东西,通过仪式寻找内在精神。

羊城晚报:马来西亚的广府人活动又是怎样的呢?

莫顺宗:在马来西亚做广府人活动不会有广府庙会这样的排场。当地环境有很多不同文化在融合,即使是广府人也要学很多语言,平常连说粤语的机会都不多,更 不用说是搞大型活动。同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当地政治环境,也不敢大肆张扬广府人什么的。当然,在马来西亚也有经政府机构合法注册的广府社团,同乡之间联谊 就是吃吃粤菜,讲广府话,在那边,能讲广州话就感到很舒服。

羊城晚报:您有带自己的下一代回家乡么?他们是怎么看的?

莫顺宗:有,前两年我带了十多岁的小孩回来,他问了我一个问题:广州这么繁荣,广东这么好,为什么我们的祖辈要山长水远跑到马来西亚打拼?他问到这个问题,我就要向他讲上百年的历史作解释了,不过,让后代了解历史也是很重要的。

人物:澳洲华人民间艺术中心院长汤伟明

发言题目:广府人文化在澳洲发展与传承

爱乡语录:希望能用英语唱粤曲

羊城晚报:在澳洲,广府文化有哪些传播形式?

汤伟明:澳洲有很多华人身居要职,而且华人议员很多都有广府背景,因而在他们的带动下,广府文化传播得比较广泛,也有新的发展。我们在澳洲悉尼,农历新 年还会扒龙舟呢,这是一个压轴节目,不仅华侨参加,鬼佬也参加。而且,在悉尼有超过20个粤剧团体,每逢中国传统节日都有舞龙舞狮。也有很多民间民俗文化 团体的交流。
羊城晚报:在这样形式丰富的传播下,广府文化有怎样新的发展?

汤伟明:澳洲政府真的很重视,以2000 年悉尼奥运为例,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有舞龙舞狮;当地政府在平常也会出钱请舞龙舞狮队表演。而且,经过数十年来的“熏陶”,现在不论年长者或是青少年的澳洲 人甚至小学生等,都会知道“Yum Cha饮茶”是指到唐人餐馆吃中餐,Dragon Dance舞龙、Lion Dance舞狮、 Dragon Boat扒龙船这些就更不用说。还有功夫,在澳洲现在掀起学咏春热潮,有功夫学校,而且还是澳洲人做教练,反而去学习的是华裔。

羊城晚报:未来您还希望广府文化在澳洲有哪些形式载体,让其传播得更深更广?

汤伟明:我希望澳洲政府和广州、广东政府有更多的官方交流活动,现在民间的交流已经很频繁了,澳洲人对华文化也表现了很浓厚的兴趣。很多年前,在香港, 已经有人把粤曲《帝女花》填上英语的词来演绎,我希望有一天,在澳洲也有人用英语唱粤曲,到时广东的粤曲团体也可以同台演出。另外,2014年,澳洲广府 人珠玑巷联谊会就会成立,我们希望澳洲能申办2017年的“世广会”。

何裕华

(新闻转摘自羊城晚报)2013.11.1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