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廖文辉 副教授

东南亚学系系主任
bonhoi.lew@newera.edu.my

学历:
中国厦门大学博士
马来亚大学硕士
台湾国立台湾大学学士

专业领域 
主修专业历史
研究方向东南亚史、华侨华人研究、中外关系史
讲授课目马来西亚华人研究、马来西亚史、四书等
职历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讲师(2003-2010)、高级讲师(2010-2017 )
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暨中文系副教授 (2018- )
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系主任(2019- )
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新纪元大学学院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2010-2015 1月、2016-)
新纪元大学学院大学评议会委员(2018- )
中国华侨大学华侨华人文献资料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9- )
其他专业相关资历、职务等《许云樵全集》副总主编(2004— )
《尊孔百年校史》编委会编委(2005-2009 )
《中文·人》编委、主编(2006- 2010)
林连玉精神奖遴选委员(2009-2010 )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之《马来西亚华裔人物志》研究计划编委,社团/社会组召集人(2009-2012 )。
林连玉纪念馆馆委(2010- )
《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编委、主编(2012- )
炎黄国际文化协会马来西亚分会首届理事(2013-2015 )
董总课程局历史科学术顾问(2012-2014、2014-2016、2016-2018)
中国《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编委(2016- )
新加坡华裔馆国际顾问团顾问(2019年4月-2022年5月)
相关成果 
学位论文 【硕士】Pendidikan Cina di Malaysia: Satu Kajian Peranan Gabungan Persatuan Guru-guru Sekolah Cina Malaysia, 1951-1996

【博士】《马新的中英文源流东南亚研究及其比较(1800-1965)》

学术发表A. 著作-编著
  1. 《沈慕羽翰墨集》(编),吉隆坡:教总,1995,318页。
  2. 《石在火不灭》(编),吉隆坡:教总,1996,329页。
  3. 《沈慕羽事迹系年》(编著),吉隆坡:教总,1997,238页。
  4. 《沈慕羽言论集(上、下)》(编),吉隆坡:教总,1998,488页。
  5. 《华校教总及其人物(1951-2005)》(著),吉隆坡:教总,2006,285页。
  6. 《许云樵来往书信集》(纂注)(合),加影:新纪元学院,2006,487页。
  7. 《华教历史与人物论集》(著),(八打灵:策略资讯研究中心,2007,220页。
  8. 《百年尊孔大事纪年稿(1906-2006)》(编著),吉隆坡:尊孔独立中学,2008,212页。
  9. 《马新史学80年——从“南洋研究”到“华人研究”(1930-2009)》(著),上海:上海三联书局,2011,344页。
  10. 《马新学术史研究概览》(编),加影:新纪元学院中文系,2011,196页。
  11. 《张礼千文集》(编),加影:新纪元学院,2013,三册1221页。
  12. 《直凉华人志暨资料汇编》(编),加影:新纪元学院,2013,442页。
  13. 《许云樵评传》(著),新加坡:八方文化出版社,2014,243页。
  14. 《马来西亚史》(编著)(雪兰莪: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7),414页。
  15. 《马来西亚华人民俗论文集》(编)(2017),306页
  16. 《2019年马来西亚华人民俗论文集》(编)(2019),313页。
  17. 《马来西亚:多元共生的赤道国度》(编著)(台北:联经出版社,2019)。
B. 期刊论文
  1. 〈浅论儒家的天道观 — 兼谈鬼神观〉,《资料与研究》,第15期,1995.05,页36-40。
  2. 〈略论大马华族文化的困境〉,《1996年台大校友会特刊》, 1996,页26-30。
  3. 〈华教运动的困境与展望〉,《人文杂志》, 第2期,2000.03,页24-30。
  4. 〈董总,教总与马华公会—谈三机构的分合〉,《人文杂志》, 第7期, 2001.01,页49-59。
  5. 〈试释《马来纪年》中有关中国的记载〉,《人文杂志》, 第12期,2001.11,页32-40。
  6. 〈大马国名小识〉,《人文杂志》, 第14期,2002.03,页72-78。
  7. 〈马来社会问题形成的一些可能历史解释—马来社会史的一个侧写〉,《人文杂志》,第17期,2002.12,页44-55。
  8. 〈从“南洋研究”到“华人研究”:20世纪马新华文源流马新史学发展分期刍论〉,《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第6期,2003,页71-100。
  9. 〈试论许云樵的乾嘉朴学传统〉,《海华与东南亚研究季刊》,第4卷第1期,2004.01,页71-92。
  10. 〈林连玉最后的24年〉,《新纪元学报》,第1期,2004,页19-47。
  11. 〈马来民间传说与人物随札二则〉,《人文杂志》,第22期,2004年3月,页49-52。
  12. 〈20世纪马新华人著述之中文马来亚通史概览〉,《人文杂志》,第25期,2004.12页34-44。
  13. 〈从报章期刊杂志的出版及学会团体成立论马新史学的发展方向(1930-2004)和历史意识的转移〉,《亚洲文化》,第29期,2005年6月,页113-127。
  14. 〈马新南洋研究的意义和定位初探〉,新纪元学院中文系《中文·人》,第1期,2006.04,页32-37。
  15. 〈坚忍不拔-陆庭谕〉,《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第5期,2006.06,页57-66。
  16. 〈试论许云樵在马新学术上的贡献〉,《新纪元学报》,第3期,2006,页1-27。
  17. 〈教总顾问严元章事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第6期,2007.01,页53-60。
  18. 〈马新南洋研究与中国学术渊源〉,新纪元学院中文系《中文·人》,第3期,2007.04,页10-14。
  19. 〈中外交通史中古史地名研究的方法与难题〉,载《新纪元学院学报》,第4期,2007年。
  20. 〈马来亚研究的播种者——英殖民学政人员概述〉,新纪元学院中文系《中文·人》,第4期,2007.11,页40-47。
  21. 〈马来研究的推手——麦斯威尔〉,新纪元学院中文系《中文·人》,第4期,2007.11,页48-51。
  22. 〈马来研究的承前启后者——卫金荪〉,新纪元学院中文系《中文·人》,第4期,2007.11,页52-55。
  23. 〈马来研究集大成者——温斯德〉,新纪元学院中文系《中文·人》,第4期,2007.11,页56-60。
  24. 〈史料、方法、理论-谈马新中文源流“华人研究”主体的建立〉,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年,第1期(总81期),页23-31。
  25. 〈许云樵的历史文献学〉,载《新纪元学报》,第4期,2008年,页3-15。
  26. 〈史话、散记和丛谈——试论马新民间学人及其著述传统〉,载《亚洲文化》,2009年,第33期,页94-107。后收录于伍燕翎主编《未完的阐释——马华文学评论集》(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2010),页19-33。
  27. 〈战前西方东南亚学研究溯源〉,载《南洋学报》,第63期,2009年,页9-56。
  28. 〈1930年代《星洲日报》的南洋研究副刊〉,载新纪元学院中文系《中文·人》,第9期,2010.06,页75-78。
  29. 〈试论刘士木及其著述〉,载《世界华侨华人研究》,第三辑,2010年12月,页113-125。
  30. 〈马新华文东南亚研究期刊杂志概览(1940-2010)〉,载新纪元学院中文系《中文·人》,第10期,2010.12,页96-106。
  31. 〈早期新马地区东南亚研究英文文献概述(1800-1876)〉,载《台湾东南亚学刊》,第8卷第1期,2011年4月,页127-160。
  32. 〈许云樵的学术渊源〉,载马来亚大学《汉学研究学刊》,第2卷,2011,页15-37。
  33.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机制〉,载《华侨大学学报》,201年第二期,页22-28。
  34. 〈战前马来亚史英文文献概述(1877-1941)〉,载台湾中兴大学《兴大历史学报》第25期,2012年8月,页149-179。
  35. 《许云樵的华侨华人研究》,载《东南亚研究》,2012年10月第5期,页88-93、112。
  36. 〈马新民间传说初探〉,载《成大中文学报》,2012年12月第39期,页169-196。
  37. 〈试论许云樵马新暹史研究〉,载《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6月第2期,页13-27。
  38. 〈英殖民时期马新华商的社会服务和贡献〉,载《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6月第3卷第2期,页31-51。
  39. 〈战后马新英文源流史学发展(1946-1965)〉,载《东方研究》(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主办),2014年12月,出版中。
  40. 〈试论连士升在马新的岁月(1948-1972)〉,载《学文》,2015年1月第7期,页13-23。
  41. <马来西亚闽南地缘会馆之统计与分析>,载《华侨华人文献学刊》,2015年9月第一辑,页186-199。
  42. <试析马来西亚华巫亲善之事例——以马六甲马接新村为例>,载《八桂侨刊》,2016年6月第二期,总第114期,页40-44。
  43. <马来西亚民间华文历史文献的类别及其对方志研究的作用>,《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6年9月第3期,页80-88。
  44. <战前马新华人文化发展概论>,载《华侨华人文献学刊》,2017年3月第4辑,页164-183。
  45. <试论马来西亚作为华人文化圈的内涵和特色>,载《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第9卷第2期,2017年12月,页49-67。
  46. <槟城日落洞的传统行业>,载《马来西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6月第7卷第1期,页85-97。
  47. <马来西亚的三江会馆与三江人>,载《八桂侨刊》,2019年第一期,页21-30。
C. 单刊本论文
  1. 〈千磨万击还坚劲—谈沈慕羽的事业〉,《沈慕羽事迹系年》(吉隆坡:教总,1997),页56-88。
  2. 〈南大历史系师生对马新史学的贡献〉,李业霖编:《南大论文集》(八打灵: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2004),页195-237。
  3. 〈试论许云樵在马新史学的地位与局限〉,《百年回眸:马华文化与教育》(吉隆坡:华研,2005),页143-161。
  4. 〈马新华人研究概述〉,《华研20周年纪念特刊》(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05),页125-131。
  5. 〈以陈嘉庚、陈六使与林连玉为代表谈华教人物的类型〉,载林忠强等编,《东南亚的福建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页108-127。
  6. 〈庄迪君对华教界的贡献〉,李芳钧主编《百年尊孔人与事》(吉隆坡:尊孔独立中学,2007),页281-287。
  7. 〈张礼千、姚楠与马新南洋研究〉,郑文泉编,《绝代英华-马来(西)亚英殖民时期华裔文人与学人研究》(加影:新纪元学院族群研究中心,2007),页65-78。
  8. 〈试论南洋研究的三枝译笔——冯承钧、姚楠和刘士木〉,廖建裕、梁秉赋编,《华人移民与全球化:迁移、本土化与交流》(新加坡:华裔馆,2011),页87-100。
  9. 〈战前马新南洋研究的中译现象概述(1930-1941)〉,伍燕翎编《西方图像——马来(西)亚英殖民时期文史论述》(雪兰莪: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2011),页3-16。
  10. 〈马新南洋研究的渊源、范畴及其意义和定位〉,刘彭泽编《互动与创新:多维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页494-509。
  11. 〈近三十年来的马新华人研究(1981-2010)〉,严家建编《汉学的区域—第七届马来西亚汉学国际研讨会暨庆祝郑良树教授七秩华诞论文集》(八打灵:马来亚大学中文系,2011),页289-326。
  12. 〈三十年来的马华文化研究(1979-2010)〉,载廖文辉、伍燕翎编《马新学术史研究概览》(加影:新纪元学院中文系,2011),页31-40。
  13. 〈沈慕羽最后的15年:活动、贡献与局限(1994-2009)〉,何启良编著《历史慕羽:沈慕羽研究论文集》(吉隆坡:林连玉基金,2011),页55-80。
  14. 〈许云樵的中外交通研究〉,李志贤编《南洋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新加坡:南洋学会与八方文化创作室,2012),页205-235。
  15. 〈英国殖民者的马来语言文学研究及其文字记录〉,林忠强等编《第一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双年会论文集》(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13),页289-322。
  16. 〈鼓吹学术救国的爱国学人:张礼千与南洋研究〉,何启良编《百年寻绎:马新历史人物研究》(八打灵: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3),页151-172。
  17. 〈槟岛保生大帝信仰初探〉,陈益源编《周懋琦、祀典兴济宫与保生大帝信仰》(台南:成大人文社会科学中心、南市大观音亭兴济宫,2013),页307-320。
  18. 〈直凉华人志略〉,廖文辉编《直凉华人志暨资料汇编》(加影:新纪元学院,2013),页1-31。
  19. 〈隆雪华堂在文化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与朱锦芳合著),陈亚才《堂堂九十:隆雪华堂90周年纪念特刊》(吉隆坡: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2015),页239-260。
  20. 〈二十余年来的林连玉研究概览(1986-2008)〉,陈绿漪等著《林连玉研究论文集》(雪兰莪、吉隆坡:新纪元学院、林连玉基金、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2015),页243-254。
  21. 〈董教总的母语教育权益斗争(1951-2006)〉,张晓威编《传统与前瞻:马来西亚华人研究的新视界》(八打灵:拉曼大学中华研究中心,2015),页97-117。
  22. 〈马来西亚闽南地缘会馆之统计与分析〉,载《华侨华人文献学刊》,2015年9月第一辑,页186-199。
  23. 〈安溪官桥善益廖氏族人在马来西亚的发展〉,林忠强、王睿欣编《拓展与传承: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福建人》(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隆雪福建会馆,2017),页197-207。
  24. 〈马来西亚之哪吒信仰初探——以雪兰莪巴生的哪吒庙宇为对象〉,谢国兴主编《哪吒与太子爷信仰文化研究》(台南: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新营太子宫太子爷庙管理委员会,2017),页341-360。
  25. 〈试论孙中山在马新的足迹〉,莫顺宗编《孙中山在海外》(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2017),页200-211。
  26. 〈潘健成——从村童到达企业家的成功之路〉,莫顺宗编《马新慈善家》(北京:新纪元大学学院,2018),页302-321。
  27. 〈马来西亚华人饮食史略论〉,廖文辉编《2019年马来西亚华人民俗研究论文集》(加影:新纪元大学学院、策略资讯研究中心,2019),页197-220。
D. 百科全书词条
  1. 周南京总主编、黄昆章编,《世界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教育科技卷》,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
  2. 廖建裕(Leo Suryadinata), Southeast Asian Personalities of Chinese Descent: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Chinese Heritage Centre, Singapore.(2007-2008)
  3. 何启良编《马来西亚华裔人物志》(八打灵: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2014)

学术会议主讲者
  1. 2003年11月22-23日,参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百年:回顾与前瞻研讨会,提呈<试论许云樵在马新史学的地位与局限>之论文。
  2. 2005年8月20-21日,参与马来西亚福建联合会主办之国际东南亚福建学研讨会,提呈<以陈嘉庚、陈六使与林连玉为代表谈华教人物的类型>之论文。
  3. 2006年3月25日,参与第一届新纪元学院教职员汉学研究交流会:英殖民时期的南洋文人与学人,提呈<张礼千、姚楠与马新南洋研究>的论文。
  4. 2006年9月26-28日,参与第三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儒家文化的价值观与现代意义,提呈<试论孔子的“教”与“学”>的论文。
  5. <早期马新英文源流东南亚研究概况(1786-1877)>,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和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院联合主办中马关系与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4月19-23日)提呈之论文。
  6. 2009年5月9-11日,广州暨大和美国俄亥俄大学主办第四届海外华人与文献收藏机构国际会议,“互动与创新:多维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究”,提呈<马新南洋研究的渊源、范畴及其意义和定位>。
  7. 2009年9月19日,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族群研究中心主办,林连玉基金和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联办,林连玉与马来世界的对谈学术研讨会,提呈<二十余年来的林连玉研究概览(1986-2008)>。
  8. 2009年10月19-20日,厦门大学苏氏东南亚研究中心、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院以及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联办,“东亚区域整合:人口跨国迁移及其影响”国际学术会议,提呈<1930年代的南洋研究观>。
  9. 2009年12月12-13日,林连玉基金、孝恩园联办,“历史慕羽——沈慕羽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沈慕羽最后的15年——活动、贡献和局限>。
  10. 2010年2月6日,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族群研究中心、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联办第二届“马来西亚英殖民时期研究”学术交流会——“马来亚、砂拉越与北婆罗洲(沙巴)英殖民时期的西方图像”,提呈<战前马新南洋研究的中译现象概述(1930-1941)>。
  11. 2010年3月20-21日,马来亚大学主办之“第七届马来西亚汉学国际研讨会”,提呈<近三十年来的马新华人研究(1981-2010)>。
  12. 2010年5月7-9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和华裔馆联办“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七届国际会议”,提呈<试论南洋研究的三枝译笔——冯承钧、姚楠和刘士木>。
  13. 2010年8月7-8日,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新纪元学院、南方学院和马来西亚作家协会联办“第三届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试论许云樵的文艺创作>。
  14. 2010年12月11日,新加坡南洋学会主办南洋学会7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试论许云樵的交通史研究>。
  15. 2011年 4月29-30日,淡江大学亚洲研究所主办“东南亚研究”学术研讨会,提呈<战前马新英文源流的马来亚史研究(1878-1941)>。
  16. 2011年5月13-17日,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主办“网络时代的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建设国际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华校教总的斗争方向和概况>。
  17. 2011年9月1-4日,绍兴文理学院主办“中国现代文学之旅”暨中马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连士升在马新的岁月(1948-1972)>。
  18. 2011年12月3-4日,拉曼大学中华研究中心、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联办“马新历史人物学术研讨会”,提呈<张礼千与南洋研究>。
  19. 2012年4月25-26日,马来亚大学、中国青海民族大学们联办,“马中前景——社会经济发展、族群和社会一体化”,提呈<英殖民时期马新华商的社会服务和贡献>。
  20. 2012年4月27–28日,台湾国际暨南大学主办“东南亚区域研究年度研讨会——迁徙与生/失根—东南亚的移民与再移民”,提呈<董教总的民族认同及其母语教育斗争>。
  21. 2012年6月9-10日,华社研究中心主办,第一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双年会,提呈<英国殖民者的马来语言文学研究及其文字记录>。
  22. 2012年9月30日,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与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与区域研究所主办,第三届马来西亚“英殖民时期马来亚、砂拉越及北婆(沙巴)的华人社会”学术交流会, 提呈<英殖民时期马新华商的社会服务和贡献>。
  23. 2012年11月24-25日,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与区域研究所主办“历史情景下的马来西亚华人——诠释与评价”研讨会,提呈“试论许云樵的马新暹史研究”。
  24. 2012年12月1-2日,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主办汉学与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林水檺教授七秩寿庆,提呈<董教总的母语教育权益斗争(1951-2006)>。
  25. 2013年9月13-14日,台湾成功大学主办“祀典興濟宮暨保生大帝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提呈<槟岛保生大帝信仰初探>。
  26. 2014年11月8-9日,新纪元学院主办“马来西亚华人研究的回顾与再探”,提呈<马来西亚闽南宗族试探>。
  27. 2015年5月28-29日,韩国首尔大学主办“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九届国际会议”,提呈<试论马来西亚作为第三块汉文化圈的内涵和特色 >。
  28. 2015年11月6-7日,拉曼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主办“闽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闽南人的民间信仰>。
  29. 2015年11月21-22日,参加厦门大学历史系主办之“第七届民间历史文献论坛”,提呈“马来西亚民间历史文献的类别及其对方志研究的作用”。
  30. 2015年12月12-13日,隆雪福建会馆主办第二届东南亚福建人研讨会,提呈<安溪官桥善益廖氏族人在马来西亚的发展>。
  31. 2016年10月15-16日,新纪元学院主办“孙中山在海外”学术研讨会,提呈<试论孙中山在马新的足迹>。
  32. 2016年10月28-30日,南宁广西师范学院主办“历史与责任:一带一路”背景下华人教育和华文文学的发展机遇”,提呈<战前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发展概论>。
  33. 2016年11月19日,马来西亚晋江经济与文化国际论坛,提呈<马来西亚杰出晋江人沈慕羽的四大事业>。
  34. 2016年12月4-5日,北京大学、马来亚大学主办“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研究:历史、政治、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近百年来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史书写刍议>。
  35. 2016年12月17-18日,新营太子宫、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历史系主办“第二届哪吒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之哪吒信仰初探——以雪兰莪巴生的哪吒庙宇为探讨对象>。
  36. 2017年3月3-6日,厦门华侨大学和新纪元大学学院联合主办“闽藉华侨华人与马来西亚发展学术工作坊”,提呈<高密度发展:日落洞的十间华文小学>。
  37. 2017年7月2日,新纪元大学学院主办“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华人研究概况(1930-迄今)>论文。
  38. 2017年7月15-16日,广州暨南大学主办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90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研讨会,提呈<论马来西亚闽南人的兴学办教网络>。
  39. 2017年11月4-5日,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主办第二届马来西亚华人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华人饮食史略论>。
  40. 2017年11月21-22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办东南亚华人庙宇网络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华人民间信仰概论>。
  41. 2018年3月24日,新纪元大学学院主办,华侨大学协办,闽籍华人与马来西亚发展第三次工作坊发表<槟城日落洞的传统行业>。
  42. 2018年10月20-21日,泰国玛希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准备“新丝路和东南亚华人:投资、新移民、跨国联系、文化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马来西亚闽南人的兴学办教网络>。The Southern Fujian Community and Its Network of Schools in Malaysia: An Assessment
  43. 2018年10月20-21日,台湾屏东大学主办“第六届屏东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诗歌、历史、跨界”,发表<马来西亚华人民间文学概论>。
  44. 2018年11月17日,华侨大学主办、新纪元大学学院协办,闽籍华人与马来西亚发展第四次工作坊发表<槟岛闽南聚落日落洞之重要组织元素探究>。
  45. 2019年4月27日,南方大学学院主办华团会馆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暨吴华逝世一周年纪念研讨会,提呈<血缘组织研究之回顾与前瞻>的论文。
  46. 2019年5月3-4日,台湾南华大学主办2019民俗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呈<马来西亚华人传统行业概论>。

项目主持
  1. 《张礼千文集》的编辑整理出版(2010-2013),经费马币5万元。
  2. 《直凉华人志暨资料汇编》的修纂(2012年6月-2013),经费马币3万。
  3. 与华侨大学陈琮渊副教授共同主持,闽籍华侨华人与马来西亚发展系列学术工作坊,经费人民币20万。

大专院校暨国外讲座
  1. 中国华侨大学,2010年7月7-8日,讲题:马新史学80年(三讲)。
  2. 台湾东海大学,2011年5月,讲题:馬來(西)亞華族社會的發展。
  3. 马来亚大学,2012年8月10日,讲题:马新华人研究:一种态度,一个趋势。
  4. 台湾东海大学,2013年9月16日,讲题:一個閩南村落的調研報告
  5. 台湾国际暨南大学,2013年9月17日,讲题:馬來西亞地方誌的書寫方法和視角——以直涼為個案
  6. 中国华侨大学,2015年10月27日,讲题:英殖民时期马新华商的社会服务和贡献
  7. 中国华侨大学,2015年10月27日,讲题:马来西亚作为第三块汉文化圈的内涵和特质
  8. 中国厦门大学,2015年11月23日,讲题:马来西亚作为第三块汉文化圈的内涵和特质
  9. 厦门华侨博物馆,2017年3月7日,“一带一路下的马中经贸关系和华人研究近况”主题论坛,主讲“近百年来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文化史书写的新方向”。
  10.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主办“早期学政人员在新加坡”讲座,2017年5月20日,主讲“马来亚研究的播种者”。
  11. 2018年11月5日,台湾云林科技大学主讲“马来西亚闽南人的民间信仰”。
  12. 2018年11月6日,台湾政治大学国家发展所主讲“新马华人圈的发展”。
  13. 2018年11月8日,台湾淡江大学历史系主讲“马来西亚华人村镇发展及其相关的民间历史文献”。
  14. 2018年11月12日,台湾国立屏东大学主讲“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以及华人文化圈的形成”.
  15. 2018年11月14日,台湾国立屏东大学主讲“马来西亚华人饮食文化”
  16. 2018年12月3日,台湾东吴大学主讲“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圈的内涵和特征”
  17. 2018年12月17日,台湾国立师范大学主讲“马来西亚华人村镇发展及其相关的民间历史文献”
  18. 2018年12月21日,台湾国立屏东大学主讲“马来西亚华人民俗文学的内容”
  19. 2019年3月28日,台大中文系主讲“马新汉学的两个支流:南洋研究与华人研究”。

学术团体会员
  1. 英国皇家亚洲学会马来西亚分会会员(2000-)
  2. 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会员(2003-)
  3. 新加坡南洋学会会员(2009-)

Back To Top